科技創新委員會
集萃國內外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和高水平研發機構;走出我國“科創板上市第一股”華興源創、“港股自動駕駛第一股”知行科技、“國內充電樁芯片第一股”東微半導體;孵化出行業領先的語言計算大模型DFM-2、教育大模型ArynGPT、旅游大模型“程心”、商查大模型“知彼阿爾法”;誕生了全球首款量產消費級全尺寸通用移動人形機器人……
自2017年率先落子布局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的“AI基因”便深深植入這座“創新之城”,從無到有打造出一片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地和產業集聚地。當前,園區正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賽道全面發力,不斷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千億級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園區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集聚相關企業超1800家,在人工智能新賽道的全球競逐中以更智能、更創新、更開放的姿態刷新“園區印象”、跑出“園區速度”。
AI企業與城市雙向奔赴
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
7月10日,在蘇州舉辦的2025高校技術轉移轉化大會暨第二屆蘇州國際科創大會、第十七屆國際精英創業周系列活動上,來自園區的奇點光子創始人謝崇進入選“2025年蘇州市頂尖人才”,一同入選的還有在園區多年深耕前沿復雜算法難題的西交利物浦大學丁津泰教授。對此,蘇州將拿出“頂級支持”,給予不低于3000萬元項目資助,同時按項目資助額10%疊加給予人才樂居補貼。
今年2月,國內光互聯芯片產業化進程最快的光/電芯片研發公司之一——蘇州奇點光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園開業,希望扎根園區深耕前沿技術,拓展行業應用,推動光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拔覀儚墓?電芯片著手,聚焦AI計算芯片間互聯的光IO芯粒研發和產業化,解決AI計算互聯瓶頸問題,力爭在全球新一輪AI科技浪潮中站穩腳跟?!敝x崇進說,目前該企業可提供1.6T至6.4T超高速光電融合Chiplet(芯粒),計劃未來投資總額不低于2億元,銷售收入超4億元。
近日,蘇州旗開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中心大樓在園區奠基,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4萬平方米,未來主要從事汽車電子生產制造和SMT/半導體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通過自主開發的AI大模型賦能汽車電子智能制造生態鏈,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多模態運營模式。
調研發現,該企業2012年在園區注冊成立,此次總部中心大樓項目實際上是扎根園區十余年后的再布局。在旗開得科技創始人楊軍陽看來,從創業初期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行業標桿,企業的每一次跨越都離不開園區大力支持,希望項目建成后能以更高標準加大研發投入,助力產業升級……
AI浪潮下,創新企業密集扎根、持續布局園區的例子還有很多,其背后是肥沃的產業土壤和有力的配套支撐。中國科學院電子所等12家國家隊科研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引入微軟、華為等9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擁有約10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近年,蘇州國科數據中心、蘇州超級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建成,思必馳獲批科技部“語言計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IT+BT融合創新中心開業運營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的載體平臺,為園區吸引更多人工智能創新“種子”栽好“梧桐樹”。
憑借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和一流的營商環境,目前園區已聚集一批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及數字企業,其中既包括微軟、華為、科大訊飛等國內外龍頭企業,還有華興源創、瀚川智能、羅博特科等在內的一批具有較強技術優勢的本土企業,累計境內外上市企業20家、各級獨角獸(含培育)企業超60家、瞪羚(含培育)企業超200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的多層次企業梯隊。此外,近1000位各級產業領軍人才匯聚園區,為人工智能源頭創新及產業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智力支撐。
AI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
前沿賽道成果加速涌現
年初,DeepSeek-R1橫空出世,觸發全球AI格局的重新洗牌,也引發各界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思考。直面發展新浪潮、緊抓新機遇,今年以來,園區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賽道加力布局,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深度融合,驅動AI創新成果加速涌現。
聚焦垂域大模型激發新質生產力,園區支持本地大模型企業從“技術層”走向“應用層”,以大模型驅動基礎科研范式變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優化智能終端產品。如蘇州沃時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憑借“AI智能計算+實驗室自動化”的軟硬結合模式,推出化學合成領域的智能解決方案,讓實驗室效率指數級進化。如今,不僅在化學領域,沃時科技還根據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需求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形成多款“破圈”產品,客戶數量突破4000家。
此外,思必馳、智慧芽、百圖生科等園區企業也紛紛回應行業需求推出大模型賦能研發創新降本增效,二元工業、清睿智能、同程網絡、天聚地合等企業則將大模型融入生產經營、日常生活和城市治理等領域,利用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創新經營模式、重塑業務流程。
依托算力、算法、數據、場景及企業集聚等優勢,去年園區發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圍繞算力供給、垂直應用、企業創新等明確六大工程、16項具體任務,并將大模型和算力產業納入“623”產業體系。截至目前,園區已有十余家企業開展大模型研發,覆蓋醫療、政務、文旅、教育等領域,其中4家園區企業通過國家網信辦大模型備案,19家企業的25個算法通過國家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數量均位居全國同類地區前列。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熱點,今年“具身智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其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進入國家戰略規劃。
在園區,近百家具身智能機器人上下游企業“串珠成鏈”,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優質生態,2024年實現營收超160億元。優理奇科技在園區落戶僅半年就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消費級全尺寸通用移動人形機器人;星邏智能將Grabber無人機自動吊裝系統與Lantern光伏清掃機器人搭配,造就了國內首個會“打飛的”的光伏機器人;穿山甲機器人則專注于末端配送機器人研發,擁有100多項自主專利知識產權,實現全球首款外賣配送機器人量產。
今年2月,園區發布《蘇州工業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同期高水平建設中新具身智能產業園,著力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本體制造集聚區、技術創新策源地和應用場景示范區。
“園區政策明確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路徑,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自主研發投入的信心,期待未來合力促進更多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落地!”園區“老牌”機器人企業匯博機器人政企事務部總監相海華說道。該企業自2009年遷址園區,目前已躋身“中國機器人TOP10”標桿企業,今年初匯博機器人蘇州具身智能技術創新基地在園區揭牌,將重點推動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及具身學習等核心技術研發,并加速推進相關技術落地應用。
AI創新與應用場景雙向賦能
“人工智能+”乘數效應顯現
英矽智能利用AI技術構建小分子藥物開發的全流程平臺,兩年內推動10款管線進入臨床階段;鎂伽科技融合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鯤鵬實驗室,實現從藥物研發、生產、檢測檢驗自動化的全鏈條覆蓋;微清醫療聯合華為、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發“全自動AI輔助眼底診斷系統”,能夠輸出毫秒級診斷結果,大大降低青光眼篩查診斷門檻……作為蘇州發展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的主陣地,園區成為推動“AI+醫療”交叉融合創新、孕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沃土,“醫療智能革命”蓬勃發展。
人工智能不是顛覆者而是賦能者,依托扎實的產業基礎和應用場景“富礦”,園區正以先行者的姿態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場景雙向賦能的更多可能性,推動從“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的演進?!啊斯ぶ悄?’的核心就是要以應用為導向,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社會民生的各個領域深入融合,進而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敝袊畔⑼ㄐ叛芯吭焊笨偣こ處熀蝹ソ谑茉L表示。
在醫療領域之外,園區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科研、政務等領域融合創新,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中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星邏智能、東吳證券獲批蘇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實驗室;思必馳、智慧芽等獲批蘇州市首批行業應用高質量數據集;思必馳、清睿智能、東吳證券入選蘇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典型案例……更多“AI+力量”為園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建設為引領,今年上半年園區發布《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形成以“AI+制造”“AI+科研”“AI+政務”等領域為示范的“3+N”人工智能應用體系,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示范應用,著力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融合應用高地。
未來,“人工智能+”走向深入,離不開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園區通過舉辦各類行業品牌盛會、供需對接會、政策宣貫會、投融資路演等,搭建起各創新主體合作交流平臺,有力推動場景對接和應用推廣。其中,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自2018年創辦至今,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的標志性盛會,也是蘇州乃至江蘇人工智能產業的一張名片。
據介紹,2025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AI EXPO)將于7月28日至30日舉行,本屆大會的一大亮點是突出“滬蘇聯動”,對接7月下旬于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以“長三角智造雙城匯”為主題,發布蘇州企業供需場景,搭建滬蘇智能制造供需對接平臺;同時邀請一批長三角人工智能生態伙伴,通過供需對接、產業生態聯動等“走出去、請進來、手牽手”多維互動,加速產業資源深度整合、產業生態深度融合,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千帆過盡,唯實者進;浪潮奔涌,創新者勝。始終走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前沿的園區,將繼續在全球AI大潮中逐浪前行,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全面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塑造新優勢、激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