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陷入困境而背負不良信用的企業,是“一蹶不振”還是能東山再起?“吊銷營業執照”“信用評級下調”……重整企業該如何走出不良信用記錄的陰影,重獲信任,重返賽道?近期,在蘇州工業園區法院“園法·啟航”破產審判工作發布會上,重整和解企業信用修復“一網通辦”正式啟動。該平臺通過數字化重塑信用修復流程,實現納稅、金融、司法等多類信用修復一站式辦理,破解企業“信用修復”困境。
長期以來,我國的信用修復規則基本按照正常經營企業的特點制定。對于重整和解企業而言,若嚴格按照已有規定申請信用修復,可能讓企業錯失難得的救治機會。破產信用修復“一網通辦”機制聚焦稅務、金融、市場監管等主要領域,在原有司法政策、執法思維上進行突破與創新,制定了有別于正常企業的重整企業信用修復規則。比如,因長期未經營被吊銷營業執照的重整和解企業,可依法申請恢復經營資格;重整和解企業可憑法院重整、和解裁定,向稅務機關核銷欠稅,稅務機關會參照“新設企業”為企業重新評定信用等級;在破產重整期間,金融機構將在數據庫中添加“重整、和解信息說明”,避免依賴破產前的不良記錄。
“過去企業進行信用修復時,要去多個部門跑好幾趟。”園區法院破產團隊負責人王賢成介紹,此前,失信企業在信用修復過程中,面臨著規則、制度、文書、信息系統等不統一的問題,存在“多頭修復”“重復修復”,既不利于企業盡早恢復信用,也不利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據了解,當前需要進行信用修復的重整和解企業,只需登錄“園區一網通辦”平臺提交一次申請,申請場景覆蓋經營異常名錄移出、納稅信用修復、失信被執行人解除等7大類。申請提交后,平臺將根據具體需求自動同步市場監管、稅務、法院等多個部門進行協同辦理,真正將流程從“多頭跑”優化到“一網辦”。
“實施重整和解企業信用修復,旨在幫助困境企業真正融入市場,在公平競爭中重獲新生,進一步提高企業破產重整的質量,釋放企業價值。”園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曹黎豐表示。
編輯 肖坤霞
2025年7月16日